查看原文
其他

他隐姓埋名28年,在大漠深处做着“不能说”的工作,临终前方为天下知……

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信息,从这里触达民歌圈



至今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许多人才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时,邓稼先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邓稼先,我国“两弹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伟大贡献。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国家决定“放个大炮仗”的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隐姓埋名于大漠深处,做起了“不能说”的工作。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些都离不开邓稼先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的忘我付出。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有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在一次试验中,从高空投送的氢弹没有爆炸,而且去向不明。就是在这次找寻氢弹的处理过程中,邓稼先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埋下了他患直肠癌死于射线之下的隐患。1986年7月29日,因手术时大出血,邓稼先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图自@央视新闻


以身许国,造出“两弹”


邓稼先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留学。仅用22个月,他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拿到学位的第九天,他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归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请邓稼先到他的办公室:“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同意了。34岁的他知道,自己要与30岁的妻子以及4岁的女儿,两岁的儿子聚少离多了,但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能够提供给邓稼先他们的研究硬件设施,只有运算速度每秒不到5万次的大型计算、手摇计算机、拉力计算尺和算盘。就是利用这些简陋的计算工具,邓稼先的研究队伍计算出了内爆型原子弹的物理流程,九次演算用掉的演算纸,可以从地面堆到房顶。整整三年时间,其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所面临的巨大压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资料图: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终于,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随着10、9、8、7、6、5、4、3、2、1的倒计时报出,爆心区一股强烈的闪光之后,便是惊天动地的巨响。接着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冲击波如排山倒海向效应区冲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是邓稼先为国家搞的第一个“大炮仗”,是邓稼先不辱使命的一份交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又立即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氢弹的研发中。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也宣告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300万吨的TNT炸药,是第一颗原子弹的150倍,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深厚友谊,杨振宁“解救”邓稼先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邓稼先,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他们的父辈,也是私交甚好的朋友。

 

12岁时,邓稼先插班考上了北平崇德中学。在这里,他和高两级的杨振宁成为了同学。1941年,正是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此时,少年时的好友杨振宁早已入学,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不少帮助。

 

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侵袭九院(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有的造反派还在批斗中要求科学家们把核武器研究关键数据“交待”出来,这使身处逆境的邓稼先经受了严重的考验。


资料图:邓稼先与杨振宁最后一次合照


被批斗时,邓稼先为了不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说一句违心的话。虽然处境很危险,他却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决不把重要科研成果披露一丝一毫。


身处“浩劫”漩涡,多亏了杨振宁的出现。原来,当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就这样,邓稼先“幸免于难”,算是被“解救”了出来。


在邓稼先病重的那段日子,杨振宁曾前去探望。他看着被辐射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邓稼先,内心百感交集地问道:“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十块钱。原子弹十块钱,氢弹十块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邓稼先瘦骨嶙峋的脸上挂上了自信的笑容。


资料图: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以及他们的子女(1958年摄于北京)


杨振宁与邓稼先,既是少时同窗,又是多年好友,同时还从事着高度相关的科学工作,他对邓稼先的评价很高。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这样写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飞越万里,赶赴北京,为邓稼先扫墓。扫墓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捧着一只蓝色盒子,双手交给杨振宁。盒面上的文字写着“振宁,致礼存念”六个字,落款则是“稼先嘱咐,鹿希赠”


杨振宁的目光在“稼先嘱咐”四个字上停留了。他看着许鹿希将盒盖打开,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石制笔筒、笔架、墨盒、笔盂、镇尺和长方形石印。这是邓稼先最后的嘱意,将这套坚固且光洁如墨玉的文房四宝留送杨振宁,以表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鞠躬尽瘁,特殊的纪念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研究工作,都是邓稼先亲手参与、把关、最后拍板的。有很多方案都是他亲笔写的,但他并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很长一段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他逝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96年7月29日,中国进行了第45次核试验,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核试验。当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暂停核试验。而这一天,正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他为之鞠躬尽瘁的祖国,选择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日期,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对他以示纪念。


资料图: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一代代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大漠深处,万缕云烟……”无数的科技工作者,用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筑造起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钢铁长城,后来人会永远铭记和感恩他们的付出与牺牲。


纪念邓稼先,向所有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奉献终身的科学家致敬!


编辑:民歌君 配乐(贺东久/阎肃词 印青曲) 交流与合作加微信:leming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